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感动兴华

炭火精神永续芬芳 之一 | 深切缅怀可亲可敬的吴嘉真老师

时间:2024-09-04 14:08:23  来源:  作者:

【编者按】

二零二四年七月二十八日午十一点五十五分,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奠基人、已故赵家和教授夫人、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吴嘉真老师在清华大学长庚医院逝世,享年八十八岁。斯人虽已驾鹤去,炭火精神永传承。【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网站作为弘扬炭火精神的重要窗口,为寄托社会各界对赵老师吴老师的深切哀思、激发受助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奋斗精神,特开辟《炭火精神永续芬芳》专栏(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公众平台同步推送),刊载系列纪念文章,敬请关注。欢迎爱心人士、受助学生、志愿者投稿,内容积极真实,形式丰富多彩的文章、诗画等。

吴嘉真老师生平简介:
 
吴嘉真,1950年-1951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51年-1956年就读于北京实验中学,1956年考入清华大学工物系,后转入无线电系半导体专业学习。
 
1960年调入工程化学系,1960年-1962年高分子教研组助教。1979 年-1988年,化工系讲师;19 88年-1992年,化工系副教授;1992年-1995年,参加高分子教研组”八五”攻关项目:“氟塑料加工技术”,获轻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教授退休。
 
吴嘉真老师主要从事高分子压电材料研究,曾负责高分子专业本科生的高分子物理实验的教学工作,在高分子物理的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做出了贡献。

吴老师待人谦和,工作认真负责,深受学生爱戴。赵家和、吴嘉真老师心系贫困地区寒门学子,先后捐赠1500多万元,奠基成立了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迄今为止,兴华基金会已经与四省八市州十六个贫困县区的24所优秀中学签订了兴华捐资助学协议书。累计资助高中生8561名。7010名已经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业,80%以上进入高等院校学习。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深切缅怀可亲可敬的吴嘉真老师

陈章武
 

2024年7月28日十一时五十五分,我们可亲可敬的吴嘉真老师摆脱了人间的一切苦难,寻找已经分别了十二年又六天的赵家和老师去了。

我是什么时间第一次见到端庄、慈祥的吴老师,已经记不清了,那还是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馆,我们工作在同一座互不串门的保密大楼里,但并不相识。后来,赵家和老师和我服从组织安排,先后调到刚刚成立不久的经管学院,才知道她叫吴嘉真,是赵老师的夫人,因工作没有什么交集,仍没什么交往。

直到2011年的春天,赵老师已是癌症晚期,他打电话要我去他家中,把他俩一生的积蓄委托予我,用来帮助想读书的寒门学子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业,吴老师在旁一直静静地听。

接着,我和吴老师打交道的第一件事是劝说他俩不要把积蓄全都捐掉。我想把吴老师作为“突破口”,但工作并不成功,吴老师完全赞同和支持赵老师的决定,她告诉我,这是他俩多年仔细商量的慎重决定,现在身体不行了,想委托我完成他俩未能了却的心愿。我的两位好老师,一对好夫妇,敬重之心,油然而生。随后就请来了两位注册律师,在家中签署了资产委托管理协议。
 


 

后来用赵老师吴老师这笔共同财产,奠基成立了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正式走上了雪中送炭的兴华助学路,最初是十所中学,每年一千名寒门学子,每人2000元,集中在甘肃和青海,而受助学生都不知道赵老师吴老师的名字,他俩坚持不对外宣传。

赵老师离开后,吴老师一直十分关心兴华助学基金会,更关心受助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应受助中学的强烈要求,为了更好激励受助学子的学习动力,更加珍惜受助机会,把经济帮助能转化为心灵激励、价值引导,吴老师同意我把赵老师的故事讲给受助学生听。受助学生也纷纷给吴老师写来了回报信,还精心制作了手工小礼品。

吴老师亲自写了回信:我仔细看了每一个纸鹤里给我的祝福,祝福都饱含真情。我把那么多星星放在一个瓶子里,正好裝满,星星瓶就放在我的礼品柜里,我时时都可以看到它,想到是孩子们辛苦折叠出来的心意!吴老师殷切希望孩子们:很高兴看到你们要求自己成为赵爷爷爱心的传递者,要回馈社会,感恩社会,你们将是社会的栋梁!若赵爷爷在天上有知,一定很欣慰!   

那些考上北京的孩子们,报到后就惦着来看望吴奶奶,吴老师热情地接待。疫情前,每年国庆期间,来北京上学的孩子们还在清华园相聚,吴老师坚持她请大家吃饭,其乐融融,分外温馨。

渐渐地,受助学生口口相传,外界开始知道了一些赵老师吴老师夫妇大爱无疆,捐资助学的故事。光明日报的记者用“不是赵老师要宣传,是时代需要赵家和”,才说动了吴老师,同意接受采访。但说得最多仍是“没什么,那都是应该的”。

中央电视台朗读者栏目要拍摄赵老师的故事,一开始就找上了吴老师,吴老师以为是一个文艺类节目,就婉拒了。直到第一期播出前夕,栏目组专门打电话来请吴老师观看。吴老师觉得还有意义,有助于弘扬义德大爱,爱心助学,同意去拍摄现场,但决不出镜讲话,由女儿赵蕾在节目中表达对老父亲的深情思念。

2021年,清华大学成立110周年校庆之际,经管学院党委组编出版了《“炭火教授”赵家和》一书,吴老师积极支持,帮助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并作跋回忆和赵老师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的一生,还表达了对经管学院组织出版赵家和纪念文集由衷的感谢。
 



 
2022年的教师节前夕,清华大学在经管学院建华楼大厅设立赵家和老师塑像,清华园里又多了一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学校对赵老师义德大爱的充分肯定,吴老师深表感激,连说我担当不起。
 


 

近两年,吴老师自己的身体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她坦然面对人生。当年好不容易说服赵老师、吴老师,从积蓄中留下了一点点,“暂不捐”,以备最后的不时之需,清华大学各级领导和广大的爱心人士也都特别关心她的健康,吴老师是可以得到更好一点的治疗,更好一点的照顾,但她坚持不做任何“不必要”的治疗,“不必要”的抢救。要把“暂不捐”的钱留下来,继续捐赠。并留下遗嘱,火化后不保留骨灰。

2024年8月3日,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了庄严、简洁,有特色、有意义的吴老师遗体告别仪式,清华大学化工系领导,及吴老师的亲友、同事、学生,和兴华基金会爱心人士、受助学生代表参加了告别仪式,向吴老师的家人表达深切地慰问。
 

 


 

2024年8月5日,由儿子赵强、女儿赵蕾率家人,在爱心人士杨志明等人的陪同下,将吴老师的骨灰撒向大海。

好人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可敬可亲的吴老师,我们永远地怀念您!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炭火精神永续芬芳 之一 | 深切缅怀可亲可敬的吴嘉真老师
炭火精神永续芬芳 之
屏前展书读 , 丹心照汗青
屏前展书读 , 丹心照
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2023年度工作报告
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
一种大爱,为梦想传递(图文)
一种大爱,为梦想传递(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