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兴华在行动

兴华助学基金会陈章武理事长在2019清华大学学生公益论坛上的演讲

时间:2019-05-13 10:52:36  来源:白瑞刚  作者:陈章武

在2019清华大学学生公益论坛上的发言

陈章武 2019年5月11日

谢谢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团委邀请我来参加这个很有意义的学生公益论坛。清华大学是全国人民用举国之力办起来的大学,大家来到清华大学学习,果然有自己努力的因素,大家身上更是寄托肩负着全国人民的期盼,清华大学的学生应当有大目标,大抱负。有家国情怀,关心公益事业,因此,我们在这里召开这个学生公益论坛是十分有意义的。

公益活动的内容十分广泛,各人的理解也大不相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已经在2016年9月1日起实施,从此,中华民族乐善好施、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将在法律的规范与保障下发扬光大。规范和保障的是自愿开展的各项公益活动,关键词是“自愿”和“公益”,就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问收获不是不要成效,是只计社会公益的天下利,不求个人得失的万世名。因此,我的理解:公益活动的核心是“奉献”,这正是清华精神爱国奉献的体现。

我给大家讲一位经管学院开创初期的常务副院长,金融系的开创人,赵家和老师。他是一位“清二代”,1934年出生在清华园,聪明绝顶,清华大学第一届优良毕业生奖状获得者。一生三次改行,结果是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成一行;行行都很出色。

他生活简朴,一生辛劳。临终前将一生积蓄1409万元,都交给我,交待我,把钱用完了就完了。后来用这个钱成立了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帮助寒门学子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业。赵老师的遗体捐协和医院作医学研究,把自己捐得个干干净净,求仁得仁,了无遗憾的离开了人间。

他坚持不宣传他个人,生前甚至连他的名字都不让我告诉受助的孩子们,只能用清华大学一位退休教授,我悄悄地加了五个字“躺在病床上”,结果吃了他一顿批评。

他用无言之教,告诉我们,学问应当怎样做?精益求精;为人应当怎样为?默默奉献。

兴华助学基金会一直在健康发展,爱心队伍的核心成员多数是清华校友,一直传承着清华大学的血脉:爱国奉献。

目前,兴华基金会与甘肃、青海、四川等三省七市十二个贫困县区的17所优秀中学签订了捐资助学协议书,受助中学10所在县城,7所在乡镇。基金会爱心团队坚持兴华助学活动“三到”准则:钱到、人到、心到。在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在祁连山麓丘陵荒漠,在大巴深山峭谷陡坡,跋涉的行程超4万公里,先后召开200多场学生、老师、家长互动座谈会,参与人数超过20000人次,走访了250户贫困学生家庭,累计资助高中生4374名,其中2514 名已经完成高中学业,约80%进入高等院校学习,1860名正在被资助。2017年夏天开始,已有191名在校大学生获得资助。到上月底,坚持雪中送炭的宗旨,共向寒门学子发放助学金超过2249万余元。基金会管理高度透明,给每一位捐赠超过2千元的爱心人士交待清楚,爱心款是用在哪所中学的哪位寒门学子身上,并且这位学子每学期都会给资助人写学习、生活、思想汇报信,这些年来,基金会使用的管理费还不到实际发放善款的1%,现在基金会保有的资产超过2千万元。目前基金会对外保有的唯一秘密是捐赠者清单。

在基金会成立之初,基金会管理团队曾向赵家和老师当面作了三层意义上的承诺:第一层是保证做到将赵老师委托的每一分爱心捐款用到寒门学子身上; 第二层是努力做到在保障基金会正常运作的前提下,保住本金; 第三层是争取做到在基金会有所发展的前提下,本金也能有所增长。 用“保证”、“努力”、“争取”三个不同的动词来区分三个层次的承诺,目前基金会已经基本实现在第三层意义上的承诺。

最近,我们的爱心队伍中又出现了一位中国好人、平民英雄、国家电网天津电力公司退休女工王娅女士。

王娅女士与我们基金会结缘,缘起于赵家和炭火教授的感人事迹,二年多前,王娅女士看到了光明日报头版头条的报道,给我发来电子邮件,第一次就捐了6000元,告诉我:她从1986年开始捐款,最初是救助大熊猫,后来给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款,资助贫困地区的小学生。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后,改成为黄河上游植树捐款。这些年汶川和玉树的地震、云南的旱灾,也都捐款了。她告诉我,她是工薪族,没有大笔的钱,现在是个老年人了。表示我们若愿意接纳她,很愿意持续捐助下去。虽然退休了,也还希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想到在西北有一个孩子,因为有她的帮助能持续学业,上大学,甚至读研,真是一件使人快乐的事。她因帮助别人而快乐,我们就认定了:她是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好人。

后来中央电视台朗读者栏目要拍摄赵家和老师的故事,我推荐了她,作为普普通通好心人的一个代表出镜拍摄,但她却坚决地推辞了,事后她和我说:“我不过是捐了几千块钱,与别人无法相比。幸亏没有同意出镜,要不然真是得羞愧死了”。我们对王娅有了进一步认识和尊敬。

从此,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一起评审受助人的申请,我们一起到贫困地区家访,我们一起和寒门学子互动交流、促膝谈心。“钱到、人到、心到”的兴华助学活动,其乐融融,本以为我们可以长久地共同走在捐资助学的爱心路上。

没想到大约一年前,她突然告诉我,她的机会不多了,可怕的癌细胞正在侵蚀她健康的肌体,要抓紧机会。她不惜停止正常的治疗,又到甘肃和我们一起参加助学活动,我们当时又感动又心疼。

随着病情的恶化,她又加快步伐,把自己唯一的房产捐赠给我们兴华助学基金会,并拖着病体,坚持办完了生前捐赠的全部手续,还签署了遗体捐赠协议。她坦荡地面对死亡,平静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像赵家和老师一样,把自己捐得个干干净净,求仁得仁,了无遗憾地离开了人间。真是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王娅女士为什么能够如此信任兴华助学基金会?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兴华助学基金会的宗旨,坚持雪中送炭,不做锦上添花,热闹的地方都不去,默默地奉献;二是兴华助学基金会的做法,坚持把做好放在第一位,把爱心送到最需要最值得人的手中,坚持在谨慎的基础上适当做大,把好事做到实处;三是兴华助学基金会坚持“钱到、人到、心到”的助学行动准则,钱要到、人要到,心更要到,把有限的物质帮助发挥更大的精神力量;正是基金会的这些基本做法符合王娅的心意,获得了王娅的充分信任。

王娅女士动人的爱心故事给了我们两点启示:

王娅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女工,就生活在千千万万普通人中间,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心的真谛,慈善的真谛。慈善不是有钱人的专利,不是富豪们酒饱饭足后的施舍,更不是伤天害理的罪人,在犯罪后的心理救赎,它就是普通人帮助普通人,相互之间的关爱,核心在于奉献,不去追求回报。这是真正的人间大爱,真爱。人人可做,人人能做。

做好事关键在坚持,坚持成习惯,习惯成自然。王娅女士30多年如一日,关爱集体,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一直不张扬,默默地奉献。做了好事,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平凡,平凡中又透露出一点伟大,奉献爱心成了自觉的行动。

王娅的一生,也拷问着我们一个重要的人生哲学命题。你从哪里来?你来干什么?你要去哪里?

据进化生物学的最新证据表明:进化动力意味着在群体中自私的人战胜了利他的人,但这些利他者的群体战胜了利己者群体。

人类从地球生物链的中端进化到生物链的顶端,说明人类天生具有利他主义和公平意识等亲社会的倾向。奉献应当是,或者说同样是,人性的光辉。人们都说:最后的死去和最初诞生一样,都是人生的必然,最后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样,都是光照人间。赵家和老师、王娅女士最后的晚霞照亮了寒门学子求学之路,奉献的光辉更加灿烂辉煌。

但在当今,许多场合出现了扭曲,以利己主义为主导的“理性经济人”正欲大行其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不少地方盛行,值得我们好好地深思。

我们要在清华园渡过人生这最美好的时光,我们应当怎样才能不虚度?赵家和老师的一生,王娅女士的一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爱国奉献离我们并不远,“她”就在我们身边。

祝公益论坛圆满成功。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屏前展书读 , 丹心照汗青
屏前展书读 , 丹心照
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2023年度工作报告
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
一种大爱,为梦想传递(图文)
一种大爱,为梦想传递(
十二载助学 梦想的“炭火”生生不息(图文)
十二载助学 梦想的“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