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感动兴华

发扬兴华精神,铸就教育梦想

时间:2019-06-14 17:41:28  来源:白瑞刚  作者:周建荣
尊敬的陈教授,各位理事,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灵台一中校长周建荣。非常感谢兴华助学基金会举办的这次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次见面交流并表达感谢的机会。灵台一中作为基金会资助项目学校,从2011年9月至2019年1月已累计收到基金会捐款164.8万元,受助学生达到386人,这些善款凝聚着社会各界人士的拳拳爱心,让数百个面临辍学的灵台贫困学子得以继续学业,也让数百个陷于困顿的家庭重燃生活的希望。兴华助学这项公益事业就是清华园里发出的一道普世大爱之光,不断激励着我们“振兴中华”的教育梦想。
与兴华助学基金会结缘的这8年,是灵台一中的师生不断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不断努力奋斗的8年。“兴华人”以其无私的胸怀、实干的作风、严谨的态度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和标杆。我认为,“兴华人”从以下四个方面给了我们以巨大的启发和教益,推动了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足以让我们永远铭记!。
一、“兴华人”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
从清华园里长大的赵家和教授到基金会的发起人陈章武教授,从清华走出的刘迅等各位校友,从退休女工王娅女士到事业有成的白瑞刚先生,还有那些我不知道名字的人们,但默默加入兴华助学团队的许多社会爱心人士,他们无论身处何地,地位多高,在个人的发展上取得了多大成就,但他们的目光是永远向下的,他们心存一份悲天悯人的情怀,怀揣一份普利天下苍生的愿望,舍小利,顾大义,思虑周全,目光长远,把扶危济困,捐资助学当成自己终生的事业来做,给世界传递了温暖的人文精神之光。炭火烛光,爱洒人间。
如果不是“兴华助学基金会”和“兴华人”,灵台一中可能只会偏安陇东一隅,只埋头于升学率的提高,我们的认识也可能仍然停留在自私狭隘的层面而不会去考虑给予学生怎样的人文关怀,我们所认知的教育的目的可能仅限于改变个人的生存处境和家庭生活面貌,可能很少会考虑一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以及一个人在社会中的担当——在这8年与基金会的交往中,“兴华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鼓舞了我们的教师,也激励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能真正地开眼看世界,让我们的目光看得更远,让我们对教育的最终目的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讲,兴华助学基金会不只是让她所资助的学生获益,更让接近她、了解她的人获得了境界上的提升和精神上的鼓舞,为此,我们心存感恩!
二、“兴华人”不忘初心的工作团队
八年中,我们和各项目学校、受助学生以及受助地区的人们,共同见证了“兴华人”跋山涉水、不畏辛劳将一份份爱心送到贫困学生手中的艰辛历程。陈教授和白秘书长以及他们的爱心团队,总是轻车简从,从一个学校辗转另一个学校,从一个贫困家庭奔赴下一个贫困家庭,每年总是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奔走在贫困地区里,穿梭在贫困家庭间,他们抚摸孩子的头顶,紧握家长的双手,把兴华人的爱,有力地传到了受助者的心中。从基金会创立之初到现在,基金会严格执行他的章程,从未有过一次对于自己承诺的践踏,坚持“钱到、人到、心到”的“三到”原则,把赵教授的助学遗愿推向了新的高度。陈教授以七十高龄,每次都亲自带队走访,他以自己的亲力亲为来回馈捐资人的爱心。王娅女士身患重疾,毅然办理各类捐赠手续,把自己对于这个社会的价值做到了最大。白瑞刚秘书长在8年的时间里负责联系受助学校,收集各校的学生来信,发放每年的捐款,还有那些长期为善款而不懈努力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献出自己的心血,这些琐碎的小事和坚定的付出就是“兴华人”一颗炽热的“初心”,这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八年来也一直激励着我们。
作为学校管理者,如何将兴华人“不忘初心”的精神转化为对教师的激励,这是我时常思考的问题。为了稳定我们的队伍,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我们常利用陈教授带队来校的时间邀请他为我们教师做报告,我们也利用平时的教职工大会、校报校刊、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向全体师生宣传兴华助学的故事,每学期,我们都要开展一次“讲兴华故事,做有为青年”的宣讲教育活动,我们也想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在所有人的心中都埋藏一颗爱心的种子,我们想将“兴华人”身上所展现的这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勇气传递给更多的人,我们想让我们的教育展现除了升学之外的迷人魅力——而兴华助学基金会,永远给我们以鞭策,以鼓舞,以启发,以激励——感谢你们!
三“兴华人”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助学事业,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善款,这是八年来我们对兴华基金会工作状态的粗浅认识。我们的学生签领单,每学期的感谢信都在白秘书长的督促下按时邮寄了出去,每年受助学生的信息,各种档案,我们都做了妥善保存,以便于日后查阅,因为这是每个兴华人走过的足迹,我们有责任把它保管好,维护好。其实我们这样的工作态度也是受益于于基金会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的影响。基金会每年必定要走访受助学生家庭,以此来保证将善款确实用到了需要的地方,这样的严谨求实的态度让我们在遴选受助学生的时候丝毫不敢大意,因此,我们学校在每年的资助对象确定上严格执行一条红线,就是坚持在入校的前300名学生中筛选符合基金会资助条件的学生,杜绝人情选人。受助学生一旦确定,在三年中我们将对这些学生进行严格的学科教育和思想教育,凡是学习不努力,成绩滑坡明显,严重违反纪律的学生,在向基金会提出更换申请之后按程序替换,我们每学期都对所有受助学生进行一次民主评议,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兴华人”这种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去做事的态度,给我们的学校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榜样——感谢你们!
四“兴华人”面向未来的长远目光
当很多人都在疯狂地占有,追求物质世界的满足,追求名利的时候,兴华人悄悄地做着教育扶贫,每到一个地方,都拒绝排场,拒绝招待,给了钱,入了户就走,真的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样干净地做人做事已经非常少见了,可是有良知的人都知道,“兴华人”这是在做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所以拒绝了奢华,选择了低调。因为他们深知,要让一个家庭脱贫,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他的子弟接受高等教育,要让一群人摆脱愚昧和被奴役的命运,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他的子弟接受高等教育,要让一个社会走出丛林法则的状态,最可靠的办法是让这个社会持有一种众生平等的普世价值。“兴华人”八年来的付出,已经让我们可喜地看到了他们的资助给贫困家庭带来的改变。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2011级的学生张烈琴,当时她的入校成绩并不好,但是由于家庭困难而被选准,后来在兴华助学基金会的激励下她努力学习,考入了河西学院,本科毕业后又考入了云南师大的研究生,现在工作也签到了新疆的一个单位。如果不是兴华人,不是兴华基金会的帮助,这个女孩可能摆脱不了沦落社会底层的命运。另一个是2015级的学生景麦涛,这个孩子曾经边干农活边照顾自己患精神分裂的父亲,还要自己供自己上学,在受到兴华助学金资助以后,考上了大学,现在在上海的一家公司工作,我们有他的微信,了解他的状态,这是兴华助学基金会对一个贫苦孩子命运最大的改变。最难忘的是2018年高中毕业的学生孙凤艳尽管以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其母亲身患癌症,家庭困难,基金会破例为她安排了大学期间的资助,圆了一个贫困学生的大学梦。
“兴华人”和兴华助学基金会到底激励了多少学生,给多少家庭传递了爱心和希望,拯救了多少家庭于危难之中,我们很难估量,因为在我们学校,兴华受助学生已经成为一种追求卓越,自立自强的精神标签,鼓舞着我们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兴华精神已经辐射了灵台县的各个有高中生的村落——感谢兴华人长远的目光,以投资教育而投资未来,以一己之担当与万家以幸福,扶贫扶志,播撒爱心,带给了失意者巨大的希望,让教育慈善的生态有了生生不息的可能——谢谢你们!
借此机会,我也将我校历届受助学生的升学情况向本次大会予以汇报:从2012年8月到2018年8月,我校受助学生有236人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170多人考入了一本院校,其中郭鹏、朱海玉等人考入了清华、北大等名校,二本以上升学率为99%,2018年高三毕业的33名受助学生全部一本上线。仅以升学情况来看,兴华人的每一笔爱心款都发挥了它最大的价值,对于我们学校来讲,将每一名受助学生都培养成才,也算是对于社会各界爱心的最为有力的回应。
八年来,在兴华精神的鼓舞之下,我们全校师生努力拼搏,在高考升学率方面也取得了连年上升的好成绩,2018年,我校应届一本上线261人,二本以上上线538人,创历史新高,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称号。我们深知,这一切都与“兴华人”带给我们的激励和鼓舞密切相关——感谢你们!
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项目学校,我们将严格执行基金会的决定,一切按规定办事,严把助学金评选关和资金发放关,确保每一笔善款都用到最需要的学生身上,共同维护基金会的名誉,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对受助学生加强教育管理,使其成人成才,不断将基金会的事业推向前进。
最后,我想诚挚地邀请陈教授、白秘书长以及各位理事、捐资人、各位爱心人士,各兄弟学校的同仁们,请大家在合适的时机到甘肃灵台走一走,看一看,到灵台一中来为我们全体师生授课,与我们座谈,因为灵台迫切需要听到来自域外的声音!灵台欢迎您!灵台一中欢迎您!
谢谢大家!
2018.1.28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屏前展书读 , 丹心照汗青
屏前展书读 , 丹心照
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2023年度工作报告
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
一种大爱,为梦想传递(图文)
一种大爱,为梦想传递(
十二载助学 梦想的“炭火”生生不息(图文)
十二载助学 梦想的“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