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感动兴华

我与兴华这六年。兴华学子自强不息,筑梦成长的故事(之七)

时间:2018-11-18 15:57:26  来源:白瑞刚  作者:

这个看上去很帅气的小伙子,现在就读于山东大学,我们兴华助学的很多个第一就是从他开始的。兴华助学现在已经走访过200多个孩子家庭了,而第一个走访的家庭,就是他的家,他也是兴华第一个开始资助的大学生,也是兴华助学第一批帮助基金会开展工作的大学生志愿者……

孩子的文章写得很长,记录了他与兴华结缘的6年心路历程。

记得我第一次走进孩子的生活,是从家访开始的,他的家在甘肃庄浪县大山深处,我和陈章武教授在李维仓校长的陪同下,开着越野车,翻山越岭走了很久才从学校到了孩子们家,到了家,我们才知道,孩子3岁就失去了父亲,他是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长大的,家里基本上看不到家用电器和家具。孩子住校,每周的生活费大概是30元(包括来回10元的班车费)。我至今还记得孩子在高中写给我们的信,他在信中写道:"我从小就觉得自己始终是一个人在战斗"。孩子很自立坚强地走过了他的童年、少年时代,后来,在兴华的陪伴下,他又自信地走进了山东大学。近两年,每次暑假,他都报名志愿为基金会义务做些工作,用自己的行动把爱传承下去。



我与兴华助学这六年

9月3号收到一条短信,我的中国银行卡里面多了5000块钱。我知道,这是兴华助学基金会资助我的第六笔善款。至此,我已经收到兴华基金会资助给我的21000元。六年,就是这么一笔一笔的善款,让我这么多年生活的如此幸福,给我的学业生涯减轻了许多的负担。因此,我想写一点关于我和兴华的故事。

从乡下考上县城高中算起,至今已经九年。九年的贫困求学生涯和六年的结缘兴华,以及这一路走来经历的坎坷,是时候需要好好沉淀一番了。这一篇不是对贫困的总结,也不是苦诉一路走来的艰难困苦,算是翻翻自己沉淀的底色,为了更坚定地前行。

我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带着感恩努力生活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感动!”不管你信不信,反正这是我的人生信条。许多事情,就是在无意间发生,却又好像预谋已久,神圣无比,而当真切来临的时候,我相信那是岁月静好的回馈。

我家在甘肃大山里,在村里的生活还算是过得去,至少从我出生时起,我家从来没有因为温饱问题担心过。但自从姐姐和我上学开始,好像一切变了,我开始觉得家庭好像能力有限了。虽然每年产了小麦可以变现,但是辛辛苦苦一年光阴变现几百块钱,因此那几张钞票对我家来说就显得格外的珍贵,所以爷爷一般也不会轻易拿出。我二姐辍学更是让我越发真切的感受到,所以一度也以为自己有一天也会辍学。就这样担心着担心着小学毕了业。到了初中,便开始面临着租房子要开始自力更生了。我记得很清楚,上初中时的个子,1.45米,年龄12岁。人生第一次开始了一个人的漂泊生涯。从那时开始,就正式成了贫困生,不得不抱国家助学金的大腿了。所幸我那时比较争气,在我的初中几乎每学期每次考试都是第一,所以讨班主任喜欢,自然就很轻易获得了每学期625块钱的助学金,而那时房租每学期600块,正好给家里减轻了负担。那会自己租房子,于是可以自己做饭。直到现在也很清楚的记得自己第一次做饭的苦笑经历。开学报道后返回租的土坯房,学着隔壁阿姨的样子,先在一个用水桶自己做的炉子里放一把草,然后点燃它,赶紧打开鼓风机吹,灭了,继续接着来,又放了一把,灭了,继续放,灭了……就这样尝试了好多次,就是点不着,急的哭了,那是我第一次,真切的感觉到了无助。幸好隔壁的阿姨人很好,就教我如何点火并安慰我,点着了。然后就倒油,等油热了就把切好的土豆和菠菜倒进去抄,然后加水。最戏谑的来了,水开了后需要下面条,我当时不知道如何和面,就以为直接把面粉倒进去就可以成为面条,于是我拿勺子倒了两勺面粉,拿筷子搅拌了许久,但就是不见形成面条。第一次做饭就这样结束了,我吃了它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喝了它。我很清楚的记得,自己是就着自己的咸泪喝下去的。那一刻,就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口气。事实后面的确做到了,也学得了做一手好菜,做各种面条饭。现在想想,那时候的努力真的都是逼出来的,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我当时也没有想到,一个1.45米的矮个子新生,在初中毕业的时候能够长成1.78米的大个子男生,从小男孩到大男生的蜕变,好像梦一样,但真实的存在着。

考入庄浪一中在当时算是信手拈来的事,所以中考对自己来说没有什么压力,也如愿进入重点班学习。但是接踵而来的我最怕的事情还是来了,高中没有像初中那样是义务教育,所以每学期1500块钱左右的学费加住宿费就压在头上了。所以,当时中考成绩出来后在村里同级学生中考的最好一点让我没有喜悦,我家人也没有丝毫开心的痕迹。当爷爷从一个陈旧的箱子(奶奶的嫁妆)拿出16张毛爷爷反反复复数了好几遍才给我的时候,心里更多的是难受和心酸。我当即就说我不想读书了,想出去打工了。但我爷爷对我还是充满期望的,也可能几个孙子里面我学习最好的缘故,第一次主动给我说让我好好学习,不用担心钱的问题。那一次鼻子一酸,就真的哭出来了。我的爷爷比较偏心眼,对我四叔家的小儿子格外关心,所以第一次这样主动的安慰,倒让我无所适从,更多了几份难过和感动。所以,我是哭着开始我的高中生涯的。

高中的时候就这样开始了。我不知道如何分的班,当时自己就被分到了一个相对家庭条件都很不错的班级,因此贫困生寥寥无几。班里65个人,有好多是干部子弟家庭的孩子,所以竞选助学金,自然要比其他班级容易一些。因此,很幸运,在这一年的10月份便确定我是兴华资助的学生。自此我知道,我将在高中三年的求学生涯中每学期都会有1000元的助学金。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我与兴华结下了我怎么也想不到的如此深厚的缘。

但那时候,因为班级里面的同学家庭条件都不错,在我的心里,贫困就成了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甚至将它视为身份卑微的象征。每学期开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有父母接送的时候,都将自卑在心里默默雕刻一遍。我想这个社会对我是不公平的,甚至对我有点残忍。在这个“拼爹”的时代,我却很小就失去了这个机会,别人“拼爹”首先他有爹,而我父亲不珍惜,给了我生命却不愿意伴我成长。于是,一度的灰暗生活伴随我好一阵子。那个时候的自尊心也是特别的强烈,所以脾气也显得异常的暴躁,甚至在家里,也很叛逆的说过一些很伤人心的话。

“但是人生如果没有一些落差作比较,就没有那么多趣味了。”人生的轨迹就是这么奇妙,改变也有可能在一瞬间完成。于我而言,上面提到的叛逆,也是为了得到爷爷奶奶和姐姐的认可,但是他们总喜欢干一件事情,那就是泼冷水。到了高中,各个中学的精英汇集到一起了,自己和其他优秀同学的差距很快便显现了出来,所以考试成绩一直不理想,其实自己的心里也特别难受。回到家想寻求安慰的我,却被冠以不努力学习的名头而醍醐灌顶,就好像一大盆冷水泼下来没有防备一样,整个人的心理落差太大,就出言不逊。这也是我第三次哭。但人生真的很奇妙,于我而言如此僵硬的关系,在陈爷爷和白叔叔一行来我们学校交流并且去我家家访的时候,彻底改变了。村里人的思想比较古板,觉得要是家里来了很重要的人物,一定是孩子特别有出息。因此陈爷爷和白叔叔一行,等于给我的学业标上了“优秀”的光荣称号,也让我家人第一次真正感觉到,我才是那个有出息的孩子。所以对峙危机很快就过去了。但直到现在,每每想起说过的那些无知的话语异常悔恨,但爷爷奶奶的包容和理解,以及姐姐考入大学全家的喜悦,让我看到了家庭的生机,所以很快就把卑微的自尊心收了起来,默默地继续努力学习。

对于贫困生来说,生活给予了我们太多不幸,甚至一度跌到最低谷。这一跌便是四叔在煤矿打工出事走了,鼻子一酸,眼泪就真的止不住了。而且,这件事就发生在距离高考仅剩两天的时候。我家虽然贫困,但是我很爱这个家,无论走到哪里,家都是我内心最温暖的那一个港湾。所以,就在四叔下葬之后,我就选择了留一年,在爷爷奶奶身边再待一年。所以在高考结束后,我其实脑子一片空白。我不知道我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也不知道家里人会怎么想,但就是这样做了。因此,2015年,整个后半年都笼罩在失去至亲至爱的悲痛和我高考落榜的遗憾中。自此,在距离2016年来临之前,一直没有什么好消息。而且因为实在丢人,一个被重点培养的学生没有考上大学,不敢再去原来的高中复读就去了另外一所稍微差一些的高中复读。就在这所高中浑浑噩噩的渡过一年,靠着以前的基础,第二年考入了山东大学。

说到这里,好像和兴华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于我而言,真切的感觉到来自兴华的关爱,正是这一年。就在我准备填报志愿的时候,赵校长(原庄浪一中负责兴华基金会的老师,学习副校长)给我打来电话,看到他的电话出现在屏幕上,很诧异,有一丝丝的错愕,不知道他打来电话干什么。接通的那一刻,才知道原来是陈爷爷和白叔叔委托赵校长联系我,让我参加每年的明德助学的遴选。当时接到电话的时候真的太过感动,从来没有想到陈爷爷和白叔叔一直没有忘记我,一直在默默关心着我。我一度以为自己和兴华的缘分止于高中。

后来就有了和兴华有关的好多个第一的创造。第一个被家访的学生,第一个大学阶段开始资助的学生,第一个在开始大学阶段评审工作会议的志愿者……

此后,一直到现在,六年时间,我跟兴华,我跟兴华里的大家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你们就像亲人一样,给我的人生标榜立德,言传身教,让我一路艰辛,但也坚强的走了下去。




大学的生活也已经过半了,我也已经从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转眼也变成了一个1.82米的大个子男孩了。也从一个腼腆,害羞不自信甚至自卑的形象转身蜕变为阳光开朗,自信且能够独当一面让别人开始敢托付一些工作或事情的人了。从成为兴华资助的学生六个年头以来,我也时常想,兴华带给我的是什么。让我感受到来自这个世界的关怀和爱,让我明白要带着感恩努力生活,成为我人生的信条。也让我明白“伟大的脊梁都甘于平凡”,要做一个不甘平凡的普通人,要将自己得到的在有能力之时也奉献给社会。更重要的是,和兴华的您们接触后,也让我懂得自己该朝哪个方向努力。

一直很喜欢一本说,白岩松老师写的《白说》,其中一段话让我感触很深,今天在这里分享出来,给我们每一位贫困生共鸣:“恭喜你们,你们有了别的同学所没有的一份履历,表面上是由挫折、痛苦、贫穷造成的,但是将来它会成为你的亮点。你可以在简历中写你是某某基金资助的,我相信很多老总看到这个都会眼前一亮。因为现在很多单位招人都要家境贫寒的,他们觉得这样的孩子韧性更强。”因此,反过来说,我们也可以为我们经历过这样的青春感到骄傲,它能让现在的我们独当一面,在面对磨难和困难时对其他人更有意志来应对,在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够心平气和,也让我们比任何人对感恩和善良的感悟更加深刻。

写到这里,我想我该分享在我心里的兴华的可爱的人们都是怎样的,似乎篇幅已经足够长,还望见谅。

关于“遇见”,大家一定会想起一个人,一个足以感动中国的人物,那就是赵家和教授。我很遗憾没有见过赵家和教授的真容,在资助最初,我甚至不知道资助人是谁,我只知道那是一位清华的老教授。在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位教授。平时省吃俭用,生活非常拮据,对自己的儿女也非常苛刻。就是这样的一位教授,在一生精忠报国后,还将自己的器官捐了出去。我想那两句“最后的死去和最初的诞生一样,都是人生必然;最后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样,都是光照人间”是对他最崇敬的赞美。

在后来,我从陈爷爷那里知道了关于赵老师儿子的一件事,更是让我内心很触动。赵老师的儿子使用的手机,直到科技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依然是一个只能拨打电话很破旧的甚至都没法正常上网的手机。陈爷爷好几次想给他换个新手机,都被他拒绝了。他说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在赵老师夫人和陈爷爷的再三坚持下,他才勉强换了一部几百元的手机。人生已是如此艰难,他却从未忘记善良。

陈爷爷是每一位兴华学子都熟悉的人,他年过七旬依然为了基金会的事情忙前忙后,并且不辞辛劳不顾路途遥远奔波于每一个偏远的中学乃至学生的家中只为干“雪中送炭”这一件事。陈爷爷特别和蔼可亲,这是给每一位兴华人的印象。每次见到陈爷爷,陈爷爷都会给我们讲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或者曾经发生的值得人们去记住的事情。我依然很清楚的记得去年在参加评审会议时陈爷爷给我讲的《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这两本书,后来就果断入手了正版书翻看,事实是没有陈爷爷讲的那么生动,虽然看完了,但看的过程中还是有些许的枯燥。今年又有幸继续参加了评审会,听陈爷爷讲核,讲制造原子弹的那段艰苦时期,讲解放兰州。无论讲什么,陈爷爷总是讲的很生动,很吸引人。有人说陈爷爷像尊佛,我赞同。而且,陈爷爷现在年龄这么大了,依然奔波在助学的路上,依然坚持讲课撰书,将得到的稿酬全部捐了出来,真的是很伟大的人。

关于白叔叔,我一直感觉白叔叔经历的很多。因为是军人出身,总觉得他很厉害。在开始大学生资助的两年中,在当了两年的志愿者中,我看出来了他对这项工作的负责,看出他对每一位受助学生的负责。当然,白叔叔也深深的影响了我,让我也懂得对待自己热衷的事情要持之以恒。陈爷爷在评审会结束的时候说了这样一件事,在兰州给赵教授开追思会的那天,陈爷爷并不知道白叔叔的母亲那天也正好在做手术。在追思会结束后吃饭的时候,白叔叔才说自己没法吃饭了,母亲让姐姐帮忙照看,他现在赶过去。当时感动了陈爷爷,现在感动了参加评审的每一位人,也感动着每一位学子。

和王阿姨能够认识,我感觉真的是三生有幸了。我觉得,王阿姨就是诠释“伟大的脊梁甘于平凡”最典型的人物了。没有很多钱,出身也不高贵,工资也没有多高,但是她依然坚持每年给基金会捐3万元。并且,在今年三月份得知了一个很不幸的消息,王阿姨患了癌症。然而她并没有被病魔击垮,毅然坚持参加了今年的评审会。让人感动的是,家在天津离兰州这么远本应该接受化疗的她却放弃化疗来参加评审。而且听陈爷爷和白叔叔说,虽然治疗费用很高,她还是坚持拿出3万元来。后来,还从陈爷爷那里听到了这样一段关于王阿姨的对白:“我在晚年的时候可以将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贡献给西部资助一些西部的孩子,让他们不为生活拮据,我这辈子就值了。” 听完这些后不禁潸然泪下,恰如白叔叔所说:“感动中国的事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兴华人,我就在这里不一一列举出来了。我知道在兴华里面的每一人都有一个丰富精彩且意义非凡的故事,还有那么多人,那么多企业的人站在我们的背后,感激之心溢于言表。

我觉得,虽然我还没做成什么大事,也不是成功人士。但来自底层的需要蜕变,来自高层的亦是如此,大家要突破的,出身加载着的枷锁,都一样的艰难,只不过不同罢了。傲慢与偏见,无知与怨念,都是顽劣。于我,于大家,于兴华的每一个人,在这种资助与受资助的双向互动中,都是一场人间大爱与大善的碰撞,都是一场“零和博弈”。

穷人的真正敌人,很多时候是多年后已经逆袭的自己。

我开始欣赏社会的多样性,开始了解、沟通和学习,去探求一些子所不欲却很重要的问题。我想研究我们国家的制度变革,想理解外部世界如何影响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怎么帮助一个又一个还处于贫困中的人脱贫。大概是因为他们和我们心灵相通,它需要外部世界更多的了解、感知和关爱,贫困的独特性需要被认可。

我相信社会组织助力教育扶贫和精准扶贫,和国家助学同等重要。如果没有兴华助学基金会,我现在或许是另外一个人,但恐怕不是我喜欢的那一个。

生活,感激你恩赐我如此这般的人生大幸运!向我21年生命历程中出现的所有善良的人儿致敬!

2018年10月25日星期四于山东大学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屏前展书读 , 丹心照汗青
屏前展书读 , 丹心照
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2023年度工作报告
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
一种大爱,为梦想传递(图文)
一种大爱,为梦想传递(
十二载助学 梦想的“炭火”生生不息(图文)
十二载助学 梦想的“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