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感动兴华

从黄土地走向希望。兴华学子自强不息、筑梦成长的故事(三十二)

时间:2018-12-17 12:55:14  来源:白瑞刚  作者:

我在华池一中参加兴华助学金发放仪式。


兴华爱心人士来到华池一中。


从黄土地走向希望

我是华池一中的毕业生。现就读于甘肃农业大学,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土窑里出生,黄土地里跑大,祖父和父亲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母亲曾经有机会走出大山去,但迫于生计,初中毕业后也被禁锢在这黄土地上。打我记事起母亲就给跟我说,长大了要好好读书,农村娃,只有好好读书才能有出息!我依然清楚的记得小时候母亲每次红着眼眶跟我讲她当初没能去读高中有多遗憾的场景,她是因为穷没能有出去,她怕,她怕自己的儿子也因为穷走不出去。

那年初三,成绩还不错,父母眼看着我就要读高中了,即兴奋又担心,高兴的是儿子终于有点儿出息,担心的是高中是非义务教育,学费书费生活费将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就在那年,起早贪黑为我赚取学费的父亲因为劳累过度驾驶农机出了交通事故,父母亲同时受了伤,那时候感觉整个天都灰暗了,我经常一个人偷着抹眼泪,也曾想过放弃学业,不想父母亲因为自己而这么劳累,不想自己成为他们的负担。把这个想法告诉母亲之后,至今忘不了她脸上失望的表情,我打消了辍学的念头,更坚定了日后加倍努力学习回报他们的决心。高一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得到兴华助学的资助,当我打电话告诉家里人自己得到兴华的资助时,母亲激动的说:“这世上还是好人多,你要记着人家的好呀,别辜负人家一片好心,好好念,以后有出息了,一定要报答人家!”

转眼兴华已经陪伴我走过四个年头了,四年间,不仅仅有兴华助学如雪中送炭般的资助,伴着的还有兴华传递给我的那份精神信念。赵家和爷爷离开已6个年头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依旧记得在学校的宣传板前驻足,凝视那份关于他的简短介绍时的情景,一位将自己一身贡献给科研,将自己的希望洒在西北寒门的善者,是那样的伟大,那样的令人敬仰。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精神永不磨灭,他影响的一代人将沿着他的步伐,让这份爱传递到更多需要的人心中。

第一次见到想象了无数次他们样子的爱心人士时,我很诧异,和我脑海中想的完全不一样。听说有清华大学的教授,可我只看到一位年过古稀,满头银发的和蔼老者,听说有大企业家,有成功人士,可我看到的是一个个衣着朴素,面带慈祥的善者。后来的座谈中,敞开心扉,生活的苦闷,学习的压力被一阵阵谈笑风生带去。那晚我才明白什么叫做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当初陈爷爷的一番话,现在想起来也是意味深长。后来的时间里,每学期基金会的爱心人士都会长途跋涉和我们相见,每次谈话,总会有更深的感触。

去年高考结束,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还是决定踏上该走的方向。很幸运,大学期间也能受到兴华的资助。大一总是过得很快,一年的时间,结识了新的朋友,也在各种活动中得到锻炼。在这一年里,跑过马拉松,当过的主持人,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比赛,收获了一些证书,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陈爷爷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一样,通一样,精一样。”对于我所学的这种典型的文科类专业,有足够多的东西等待我去学习,也算是学无止境吧。不止一次在身边的人口中听到,他们未来的目标就是找工作赚钱,很现实,但总感觉这样的生活不免有些空洞。虽然知道自己的能力或许连这样的目标都无法达到,但依然想做点别的事情,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不是就这样的安于自己的生活。

进入大二,学业负担加重。英语一直是自己的一个软肋,虽然过去的两学期没有挂科,但四六级仍然让我有些担心。接下来的一学期,应该更加用心在学习上,为考研打下扎实的基础。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加倍的努力才能对得起兴华所做的一切。不仅要成才,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几位资助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根植在心里,尤其是王娅阿姨,更是大爱无疆,心系寒门。发自内心的祝福所有的爱心人士都能平平安安。在未来的道路中,我必将兴华带给我的这份美好传递下去。

兴华精神,这个词语很多次无法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义,因为它太大,它包含的太多,现在看来,可能就是:“兴万家寒门学子,壮泱泱中华”吧!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屏前展书读 , 丹心照汗青
屏前展书读 , 丹心照
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2023年度工作报告
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
一种大爱,为梦想传递(图文)
一种大爱,为梦想传递(
十二载助学 梦想的“炭火”生生不息(图文)
十二载助学 梦想的“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